交互设计师
前两天看到一组2016年 疾控 中心 用户体验 从业者 的相关 数据。行业 角色满 意度中,交互 设计师满 意度 最低。而交互类的 标签则 是“调 整方向”、“对行 业发 展信心不高”、“思 考和规 划未来职业发展”。这些 标签也是我自己 职业地 位的映射。相信 很多交互 设计师都会 有类似 的焦虑。我未来的职 业应该如 何发展?
阿里的UED总 监在一篇 文章 中提到,阿里 从p5到p9的UED 要求是技能、计划、行业影 响力。建筑 行业影响力 是提升设计 师专业发 展的一个 非常重 要的考量 标准。那么,如何 增加个 人在行 业内的影响力呢?
让我们看看 一些我 认为在UED工业 界有影 响力的人。elya Niu是洋葱淘 的创始人,白乌鸦 是大创始人,尤是 美的首 席用户体 验官。他们现 在的状态就 是我们未来 可以看到的 发展 方向。虽 然三人背景、经历 不同,排除 运气、智商 等客 观因素,但他 们有一个 共同点:1。他们专业 能力过硬,elya牛在 百度,白乌 鸦在支 付宝,优优。2.通过 多种形式的 内容输出,建立了 强大 的个人影响力。elya G irl和White Crow都有自 己独 立的博客。游温 温是知 乎上一 个优秀的回 答者,很多设 计从业者应该 也是通过博客或 者知乎认识 了几个 行业大牛的。
对于第一点,影响职业能力 提升 的因 素有很 多,比 如学历、职 业发 展路径、职 场运气等。基本 原则 是提高效 率,不 断学习,多思 考,这里 就不 细说了。
第二点是 内容输出。自 媒体时代,内容 输出的方式 非常多样,线 上课堂,线下 分享等。而且 我觉得对于很 多人来 说,写 作,无论 是作为一 种增加个 人影响力的方 式,还是 作为一种 沉淀知识的方式,都是最高 效的 输出手段。前 两天,罗振 宇总结自 己的学习经 验时也 说,输出 内容是最 好的学习 方式,而写作是 成本最 低的方式。通过 输出,可以把 输入的信息 整合沉 淀到自己 的东西里,也可以为 别人生产 有价值 的内容,一举两 得。
那么,怎 么做呢?以 下是我 吸收了很 多前辈的 经验为 自己制 定的计划,希望 对别人 有帮助。
第一,要有很 强的 上进心。
互联网朝九 晚六,甚至9 96,加班到 深夜是 家常便 饭。很多 人会说没 时间,下 班累。他们 怎么会有 时间写 作呢?但是 很 多有一 定成就的 人比我们 忙得多,他们 还有 时间去 写作,去分 享,去做各种其他的事情。所以时间不是问题。问题是你是否有足够的动力。无论做什么事,内在驱动力都比外在驱动力强大。另外,我有了动力之后,还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自律。以前每天下班八九点就躺在沙发上,刷微博,看剧。然而,我并没有放松。现在,虽然我比以前更忙,但我经常在10点钟到家。我回来快速处理完日常琐事后,还能有一个小时左右的阅读时间。虽然越学越发现时间不够用,但是我不会再为浪费时间而愧疚了。
第二,认清自己,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就像做一个产品,开始之前要明确目标,找准自己的定位。首先,在大方向上,你是想为你所从事的设计行业做贡献,还是想充分发挥你的其他兴趣?大家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上,更容易达到“流”的状态。其次,如果确定要在设计方向上增加影响力,那么就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自己擅长的方向来沉淀方法论。比如有人一直从事ToB的产品方向,也对这个方向很感兴趣,有深入的研究,所以可以以tob方向为起点,深入挖掘和传播,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和影响力。另外,每个人的优缺点都不一样。你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侧重逻辑分析、定向思维还是发散思维?结合自己的优势,写作的内容可以有所偏颇,找准自己的方向最重要。
第三,输出内容
质量输入
我以前觉得那些高收益的内容输出者每天坐在电脑前满脑子 都是 想法。以前开 始写内容 的时候,我会 留出2个小时 准备好写作 的所 有外部条件,结果发 现脑子一片空白,最 后什么都 没写出来。后来看到凤凰科技前总编辑北晨的一 篇文章《通过写作打造个人品牌》,他在文章中传播了一个理念:“如果你写好了一篇文章,内容的投入和产出是百倍相关的。也就是你要写一篇1000字的文章,你的阅读量要达到10万字。”无论你怎么 写自己的经 验、趋势、总结,都要 有大量的投入。投入就相当于 土壤,有了土壤才能 开花结果。对于 设计师来说,一方面需要输 入专业内容,另一方面也需要横向拓展内容,比如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知识。
选题
一篇文章要有一个重点,一个主题 ,一个思路 ,不能写想到 什么就写什 么,这样就 不能沉淀作 者本身的 内容,引起其他 读者 的兴趣。虽然已经到了细分领域,但可表达的角度和可谈的话题还是无限广阔的。在输入的过程中,可以收集并记录感兴趣的观点和描述,然后生成自己的话题;知乎上有很多人提问,也是很好的话题来源;平时思考或者发散的时候,也会有很多想法;随时跟踪题目的方向,以免准备写内容时捉襟见肘。
寻找差异
很多人可能会同时对一个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你们的意见不相左,就很难形成影响力。差异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之前看过一个“占坑原理”。如果你在这个话题里发表了别人无法超越的全面深入的内容,你就占据了这个话题的坑。别人一旦想到这个话题,就会想到你,这就逐渐形成了他们的影响力。蹭热点,基于你所从事或研究的方向发表观点,那么关注热点,与你专业相关的人就会被吸引过来。设计内容还有一个方向,就是翻译国外的优秀文章。我之前关注的一个腾讯设计师,他的博客和后来的微信官方账号持续输出高质量的国外设计翻译,积累了一定的影响力。
第四,选择平台发言
现在互联网媒体渠道很多,比如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知乎,简书,设计专业网站,还有很多有影响力的人,比如前面提到的。但只要你在某个渠道专心分享优质内容,在小圈子里有一定影响力并不难。刚开始的时候,最好选择一个语音平台,并以此为重点。当你积累了足够的实力后,拓展多渠道,进行立体宣传。
第五,保持一定的频率连续输出。
个人的影响力就像企业的品牌一样,需要一个理念的长期坚持和持续传递,才会逐渐产生累积效应。虽然媒体渠道丰富,但优质原创内容匮乏,大多是转载或低质量文章。影响力不是一天建成的。微信官方账号和知乎里很多我们现在认为比较知名的名人,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内容,需要3-5年才能有效果。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把握写作的节奏,养成习惯。最好设定一个目标,比如一周出一篇。在不断积累和实践的过程中,影响力可能只是极小的附加收获之一。
友情链接:https://demo.drivingwarm.com/index.php/industrynews/
参考链接:jianshu.com/p/41bc3410be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