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五大策略
策略 步骤1:知道这 没什么大不了的
社会学 中有一个理论叫 风险社会理论,是德国社 会学家贝克 在上个世纪 末提出的。这个理论 解释了我们的社 会正在从以财 富为轴心的 分配原则向 以风险为轴心的分 配原则转变。这个理 论和第二现代性 理论一起,似乎证 实了焦虑 在我们社会 中的必然结果。
第二种 现代性,又称“自反性 现代性”,自反性的概 念并不意味 着对工业社会带 来的现代性 的反思而是自我 对抗。是现代化用自 主现代化的力 量挖现代 化的墙角。通俗 地说,风险社 会的到来并不是人们计划好的,而是伴随工业社会不断发展而来的副作用,是一种意想不到的后果。
这样一来,人的个 体不确定性增加,每个人都不 得不更多地依靠自 己和自己的 个体命运,包 括风险、机遇和矛盾。
从社会学的 角度来说,在我们父 辈的时代,就业制度 是比较充分 和稳定的,裁员和副 业是比较少 见的。目前,这种情 况已经被不充分的 灵活就业制 度所取代。用工制 度的不充分、不灵活,恰恰体现在我 们焦虑失业、裁员,认可 加班常态,到处听课调 研,期望找个 副业的现象上。
归根 结底,只是我们 普通人在风险社会中 寻求确定性和安 全感罢了。
也就 是说,焦虑是一个风 险社会的不确 定性必然 产生的心态,风险 社会中风险 的个体化是现 代发展不 可或缺的后果。
既然是 普遍性的,是社会发 展的结果,那也没 什么大不了的。
充其量,设计师 的焦虑只 是其中之一。反正普罗大众人人有份。最多是因为我 们更接近现代发 展的引领者: 科学技术,变得 更突出了一点。
当我们知 道这没什么的时候,我们 来看看它的 起因:风险。
对抗风险,普通 人除了多 买保险,最重要 的是手 里有钱。但是,普通人 如何持 续赚钱,还是要 回到我们常说的 能力提升上来。
为什么 持续赚钱能 力就是 能力提升?
因为持续的赚钱能 力意味 着你是人才(严肃脸),在市场 经济中,人才意味 着你的“人力 资本”,也就 是体现在劳动 者身上的 资本,比如 他们的知识 技能、文化技 术水平、健康 状况等。
一个产品要想在市场上立足,需要核心竞争力,人也一样。
策略第二步:确认核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 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 度越来越高是 必然趋势。专指某一点 上的程度,也就是你 的核心。
目前整个社会趋于 浮躁。在设计行业,也造就了 一个奇妙的 鄙视链,导致很多运 营视觉设计师想 转行做产品GUI,GUI设计师 想转行做UI,UI设计 师想转行做交互,交互设计师想 转行做产 品经理。他们只 是单纯的期望通 过转专业来提高自 己的话语权。即使是用 户体验五要素的垂 直结构,也只有沿着鄙 视链往上走,才能提高 权重。然后,这种 认知和现象,又反过来 加深了鄙视链 的真实存在。
至于 五行图,我觉得不 是为了说明顶层元素的无足 轻重,而是从纵向维 度说明用户体验形 成的逻辑推演。即最顶层 的元素要发挥作用,就必 须以下层元素为基石,能体 现下层元素的 内容。一方面可以算是对资 深设计师的要求。
根据产品的五行重画。
至于很多设 计师想转行 做产品,部分原因可 能也和现阶段 用户体验设 计的尴尬 地位 有关。我之前 在《笨拙 的用户 体验设计》中写 过一段话。
当然,调整职 业也很正 常。如果 有机会,当然 要调整到自 己认为最 适合自己的 细分职业。就我个人 而言,我从 GUI转向了交 互设计。但在此 之前,建议你 从已经做的事 情出发,想清 楚自己现阶段的核心实力。
我认可每个 人都有自 己的独 特性,所以每个人 都可以走得 更深更远,形成专 业的核心竞 争力,这必须和 你的特点相 匹配。
每个 子职业的专业化 程度不一样,侧重点 也会不一样。比如交 互设计师侧重逻辑 思维和结 构化思维,GUI侧重界 面思维和色彩 思维。专业化程度体现 在核心要 素所形成 的思维体系 和整 个思维体系所支撑的输出对象上。
当然,即使 是同专业同 水平的设计师,在具体 表现上也可以形成自 己的独特性,但核心 还是要确立清楚,否则 就会失去竞争力。
用两个例子来 实现重点和独 特性:一个会写交 互文档的GUI 设计师,一个会 做GUI的交 互设计师。
核心可以随时间变化,但要长久不变。因为专精是某个维度的时间积累。想清楚了再拼。
第三步:围绕核心形成竞争力。
有了明确的核心,再来说竞争力。
从阿里几年前提出的“全栈设计师”概念就可以看出,当今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我觉得这和现代社会越来越精细的分工没有冲突。社会分工本身所要求的高度专业化,有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复合是指专业化的广度。
核心是一个点,竞争力需要一个体系。
01
接收核心周围的有用信息
为什么要关注核心?
我们现在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缺的根本不是信息。我们只要打开网络,就可以用不贵的价格学到很多优秀的课程,接收到很多知识,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全部接收。
当我们有了核心,我们才能知道如何去收敛和选择。只有经过汇聚和选择,我们才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接收它们,这些信息才能成为对我们有用的信息。
02
形成一个思维体系
在围绕核心进行选择的时候,随着焦点的汇聚,接下来就是把有用的信息转化为我们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思维体系。一个人只有形成了自己的思维体系,才能更快更有效地将更多碎片化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让这个体系不断迭代升级。
我之前录制互动基础课的初衷是想用最少的信息量构建一个基础的互动知识体系。
这个思维系统会作用于实际输出,而实际输出形成的经验又会反过来加速和转化思维系统的升级。
简单来说,学了就要用,输入是为了输出。
03
经验的沉淀
经验的沉淀就是复盘,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必要步骤。在这一步中,我们所学的将被检验。如果结果不错,证明我们形成的思维体系是正确的。如果效果不好,就要对之前纳入我们思维体系的知识进行反思和修正,然后通过实际生产进行验证,并进行更新,形成正确的思维体系。
其实这就是现代科学常用的假设检验逻辑,先从理论假设检验假设,再通过实际应用的结论检验假设。如果假设得到证实,理论假设可以得到更完整的解释。如果假设被证伪,就要修正或推翻原有理论,发展新的理论。
接收信息,形成体系,沉淀经验,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闭环,也是能力提升的路径闭环。
4.策略:设定目标
当我们已经完成了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闭环,那么我们就要解决其迭代升级的目标或方向。
01
大目标
如果在工作中,把公司的每一项任务都当成一个更大的流程中的一步,你要做的不是任务本身,而是更大的流程。这样想,似乎也没那么难。
或者让我们采取一个更激进的过程来体验一下:达的中国梦有一点就是让人民幸福。如果我们把每一个小小的设计输出都看作是让最终用户感到一点点舒适和快乐的方式,把每一个小小的设计输出都看作是实现那个中国梦过程中的一小步,你是不是瞬间觉得自己很伟大?
这就是目标的目的。
你的北极星目标是什么?
你渴望达到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
这里需要解决的是方向,也就是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每一次迭代都要朝着你想要的方向前进。
02
小目标
大目标给我们方向,小目标是大目标的分解。
分解的小目标必须是可量化、可操作的,有与目标相对应的任务完成时间点,任务结果可以检查验收。换句话说,这些小目标必须符合SMART原则。
5:允许清空。
人是一种有限理性的生物,所以除了前四个递进策略,还应该有一个处理非理性的部分来回答即使有那四个策略,焦虑怎么办的问题。
或者焦虑怎么办?
我的回答是允许清空。
空,代表休闲,空白:不思考,不学习,不工作,刷剧,看个电影,玩个游戏,下一个副本,来一杯开心肥宅水,睡到自然醒。
也可以代表皈依和暂停:做冥想,瑜伽,旅游,健身,夜市摆摊,酒吧跳舞,和父母回家,出去溜达。
如果你的焦虑一时杀不死人,那就暂时放下,让自己自由。
人生有太多的可能性。每个人都被赋予了多重角色。让那个焦虑的自己挂掉。下一次,当你回来的时候,你可能会有新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