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用户体验设计

用户体验设计

近年来,随着苹 果的成功和 移动互联网 的发展,用户 体验 逐渐 流 行起来。虽然用 户体 验其 实包 括很 多行业,但是同名 的用户体验设 计行业 可能受益 最大。然而,除了一 些头部企 业和一些设计公司,光鲜亮丽的用户体验设计行业并没有那么光鲜亮丽。

从一般一体化的 企业组 织架 构来看,大部分用 户体验部 门仍然处于非核心 部门的位置,也就是通 常所说的支 持部门或服 务部门,很多都是 直接与产品或开 发部 门挂钩的。

从产品 开发项目来看,项目管理 中的核心团队一般包括项 目负责人、产品经理、技术 负责人、QA等。,却很少把UE 或者U X放进去。

用户体验设计

我认为有三个原因:

1.大众 对设计本 身的认 识还停 留在小范围 的设计上。
2.国产产品还 没到用户体验 专业人士必 须做出重 大贡献的阶段。
3.用户 体验设计领域及其 众多职业 还处于成 长初期。

由于 最近刚看完约 翰·赫斯克特的《 设计与价值创造》,有 一些感触和共鸣 ,只是结合之前的思 考形成了 这篇文章。也算是我对这本书 的读后感吧。(后面提 到的“书中”都是指《设计与设计价值》
另外,本书适合7年及以 上经验的设计师。

1.大众对设计本身的认识还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
因为我们说的用户体验就是 用户体验设计,UXUI设计,那么我们就一定会谈到设计这个词。我说大众对设计本身的认识还在一个小范围内,并不是批评大众的认知狭隘,而是想明确一点,“设计”本身意味着很多东西。

用户体验设计中的设计是一个 技术性很强的职业或学科,类似于建筑设计。但由于新兴职业本身的原因,往往被误解为另一类设计,这也是为什么即使人机领域存在用户体验设计,人们对它的印象也往往与美化有关。

另一类设计是不同于用户体验设计的设 计实践应用,它存 在的时间 更长,也更为 大众所知。这类实 际应用“很 大程 度上取 决于个 人审美”,比如 插画、摄影等与 艺术关 系更为密 切的应用,这类设计应 用传达 的是带有 主观意 义的“美”,而用户 体验设 计不是。更类似 于建筑设计。虽然 最终的视 觉形式也 是它的重点,但完全不 能以个人审 美为准。

如果 用冰山 理论来解释,用 户体验设计的 设计和艺术 设计实践的设计,冰山下的 构图结构有 很大的区别。以解决人 机关系为目标的用 户体验设计需 要强调理性 思维,艺术设计实 践需要 强调感性思维。

从设计师的 角度来说,做“艺术家 型设计师”和做“职 业设计师”的能 力和运用 方法是不一样的,至少 在权重上是不一样的。

从经济或商业的角度来看,“职业设计师”需要为商业服务。“艺术家型设计师”会涉及商业价值,但其本质是一种文化。

2.国产产品还没到用户体验设计专业人士必须做出重大贡献的阶段。
众所周知,中国的制造业很强大,但我们还处在一个“中国制造”需要发展成“中国设计”的阶段。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虽然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成长,用户体验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就国内产品研发阶段而言,还不需要用户体验专业人士做出根本性的贡献。或者:至于产品的商业价值,我觉得在中国还不到拼用户体验的时候,大部分只是需要用户体验。

只要有用户体验,产品经理基本上就能覆盖用户体验设计的大部分领域,而设计师的角色则降为只需要关心表面的视觉形式。

这大概也是很多业内设计师想转行做产品的原因之一。

正如我在之前的文章和录制课程中提到的,电子产品开发阶段所需的用户体验需要由产品、设计和技术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相互交叉又相互独立。事实上,由于技术本身的强烈差异化,三者的独立性造成了产品和设计之间非常模糊的地方。

在不需要拼用户体验的阶段,自然会降低对设计的专业要求来节约成本。再加上大众对设计的普遍认知还局限于“美化”,导致了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设计师的话语权远低于产品经理。

产品的专业领域,在我看来也是一个混合领域。因为职称中的“经理”,看似天生高人一等,但和任何行业一样,需要深耕细作。在我的工作经验中,我看到很多产品经理并不花大力气去思考产品本身,而是简单地把产品经理的职责理解为如何画出原型图,如何“指导”GUI设计师创造出漂亮的界面,这实在是本末倒置。这里借用我之前收藏的一张资深产品经理的分享图来表达设计和产品的独立性:

3.用户体验设计领域及其众多职业还处于成长初期。
我们谈到了外部环境。同样,也要看到行业本身的问题。尤其是现阶段国内的用户体验设计能力还不足以对产品或商业价值做出根本性的贡献。

现有的设计、教育或培训在很大程度上偏重艺术,强调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这必然有其可取之处。但在数据的商业领域会受到质疑和批判,设计的商业价值评估会处于明显的劣势。

诚然,设计不一定像数学等理性学科一样,有很多主观的解构和思考在里面,无法定量观察,也无法用定量的方式充分分析和操作。所以我觉得设计在某些方面很像心理学,必然会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和误区。

学心理学的时候,很多老师会开 玩笑说,心理学在通 俗的概念 里等于“算命”或者“玄学”。当别人知道 你是学心理学的,总有一种冲动让 你去猜测 他现在在想什么。心理学的开端是1827年在冯特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至今已经快200年了。

再来看设 计科学,我在之前的文 章中分享过,交互设 计可以 追溯到20 世纪40年代超 级计算机的问世,到现 在全面实现还 不到一百年。现阶段的 设计科学在舆论中等同于美学也就不足为奇了。

就发展阶 段而言,心理学还处于 各个流派相互独立 又相互牵扯 的阶段,其商业价值才 得到初步体现 和确认,所以设计 并不成熟,其商业 价值也仅限于美 化的基础 层面。

如果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 论是正确的,对人的研究将变得 更加科学和专业。如果说 艺术是人们追 求美的一种表现,那么设计则是追 求美的更大意义的 体现。只有社会进步到第三层次及以上,用户体验设计的商业价值才会真正体现出来。

这里有一点关于 需求层次理论。如果是用 在产品和人的体 验领域,那么确实需要U X设计,产品需 要进阶到满足第三 层次及以上 的需求,这也是为 什么我上面 说很多产品 的用户体验 设计现 阶段都可以被产品覆盖的原因。

4.用户体验设 计的变革与发展
我们不能忽视的是“盈利 能力必须是任何企业经营的主要标准”。要改变 用户体验设计的尴尬地 位,就变成了 设计如何直观地体 现其对商业 利润的贡献。

要想改变外表光鲜,内心尴尬的现状,不强化商业价值是不行的。

商业 价值是一个 巨大的话题。书中提到了制作和使用环节,我就在这里展开。我们的工作范围在生产环节,但有效的产品主要在使用环节,这也是用户体验设计处于尴尬境地的原因之一。因为产品的使用环节发 生在生产环节之后,需要一 段时间的发酵和 回流,才能真正在商业 上显示 出价值。

生产阶段的商业价值能否体现出来,重点可以归为以下两个方面:

专注于技术
注重定量解释和理性分析能力。
设计师是 天生的塑 造者。我们把无形的 东西转化 为有形的界 面(或者其他实物),让各种 想法、机会、需求具体化,让产品以 最小的成本进行 尝试和 测试。但是,“如果 我们缺乏 与技术专家对话和合作的能力,这样的设计师和他们的价值必然会被局限在无足轻重的领域”。

要强化生产过程中的商业价值,就要强化自己的塑造能力,而要强化自己的塑造能力,就要对技术有足够的了解。

技术是实现的手段,无论是书中提到的以技术为中心的设计,以营销为中心的设计,还是以形象或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充分理解技术机会需要相应的技术能力。在这个层面上,设计可以涉及整体的产品概念,而不仅仅是作为最后一个环节加入的视觉外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即使是以视觉为主的GUI设计师或视觉设计师,也需要对技术有足够的了解,才能站在通用的产品概念上,以自己的专业能力将视觉外观塑造成产品。就像用户体验要素里提到的五层结构,无论你的输出在哪个层,都要对各个层次有所了解。

以及定量和理性分析的能力,这是商业领域必须重视的。如果设计师的作品根本无法量化和理性分析,必然会在商业价值评估中处于劣势。

我们必须能够在某些层面量化我们自己的设计成就。在这个层面我们最能做的,应该是体验 式设计领域 的用户研 究方向。我们承 接了发展了200多年 的社会 学研究方法,无论是 定量研究 还是定性研究,都有足够理性的量化表现。

使用阶段的商业价值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隐性知识积累和可视化
经验理论化和抽象化
使用环节才是设计师商业价 值真正产生效果的地方。好的设计满足了用户 更高层次的需求,带来了更多的用户回头客和更好的行业口碑。

在生产过程中,设计师的关 键价值在于塑造各种机会,并转化为对用 户有用 的东西。转化过 程需要 涉及到设计师自身专业知识和对用户群体理解相结合的隐性知识。这个过程中用到的知识需要不断积累,才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高 层次需求,才能在使用过程中 更好地发挥其商业价值。

但是,“如果设计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看不见的知识,无法用理性决策等理论来解释,就无法用量化的方式 来总结。”因此,如果隐性知识可以可视化表达(包括纯文本),如果隐性知识要可视化表达,就需要对设计的知识进行理论化和抽象化。

除了设计本身的知识,理论和抽象的知识也要有经验知识。因为“生产过程中没有人能准确预见所有的使用问题,包括设计师。”所有的行业和个人都是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假设检验发展起来的。

对于这两点,谷歌、微软、苹果等设计团队给出的设计规范都是这两点的体现。

在这两点的驱动下,设计师也可以节省开发时间和成本,在后续的制作阶段减少重复,降低成本。

最后,在管理科学中,有一个术语叫专家权力,是由自己的专长、特殊技能或知识所产生的影响力。设计师,以及专业人士,想要增加自己的话语权,除了自己的职级头衔或者行业关注度和焦点,最终还得靠自己的专业贡献。

不断强化专业能力及其对商业价值的贡献,是赢得话语权,改变用户体验设计尴尬地位的关键。

友情链接:https://demo.drivingwarm.com/index.php/industrynews/

参考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124c0d7f034c